一位北大學生因熱愛機械實操,毅然退學轉投高級技師學院,三年後才成為了新聞,其中的蹊蹺令人好奇。
  讀完媒體有關此事的報道後,我發現,原因大致有二:其一,棄北大而投技校的反差太大,異乎尋常,令人驚訝,具備了新聞的基本要素;其二,他為自己的熱愛割捨旁人艷羡不已的名分,三年後小有成就———再換言之,倘若他失敗了,這新聞未必存在,贏家通吃的時代,媒體難免勢利。不過,該生的這一番折騰有了這樣一個不錯的結果,值得慶幸和祝福,更何況這一過程中,還有一些值得回味及可以鏡鑒的場景的細節呢。
  這位學生行使了自己自由選擇的權利,不顧世俗的偏見,剋服了來自內心、家庭、學校和社會的障礙,這令我敬佩。或許有點誇張,但我真的認為,這樣艱難的抉擇,尊重內心引導,為熱愛而放棄,勇氣可嘉,是有“愛美人不愛江山”的遺韻的。而且我深信,他的選擇是明智而恰當的,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,高級技工的缺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,他未來前途大好。
  當然了,放寬視野,不局限於個人,這事情就呈現了另外的一個面向:這一番折騰,整個社會成本還是太大了,國家、社會、學校、家庭、個人都付出了代價,不值得。尤其是一想到這是教育弊端和社會歧視等導致的本可以避免的事情,就不免讓人感到遺憾。
  例如,如果他不是應試教育之下的高分生,能堅持他最初的志願,而不被高分、學校、老師和家長左右,這事情就不會發生。進一步,他在校如果被允許聽工學院的課,學校機制靈活一點,讓他有機會轉院,北大這塊金字招牌他就不必放棄,北大也不會因此蒙塵。再進一步,他還可以避免休學一年,“所作的思考基本是失敗的”(該學生語),這怎麼看也都算是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吧!諸如此類種種,所暴露出來的社會和教育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,顯然都值得註意和反思。
  還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經歷頗為曲折,該生非常幸運,在新的學校得到了校方額外的關照,成功在望,結果皆大歡喜,而在這則新聞之外,究竟有多少類似的事情結局沒有這樣美妙?有多少人才在僵化的機制和偏見歧視中夭折而湮滅無聞? □令狐補充  (原標題:[街談]棄北大讀技校,幾多幸運幾多辛酸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o05aodkt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